买药有秘诀:咨询医生、了解常识,避免不良后果
生活中,近90%的人经常“凭经验去药店买药”,其中一半的人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查阅资料、选药。虽然这没有错,但很多买药的人缺乏常识,或者盲目行动,带来了很多不良后果。
身体不舒服,应该去医院还是去药店买药?买药要注意什么?
在药店买药有四个技巧
1.买药前最好咨询医生
药物有一定的毒性,有时药物的功效也不明确,但很多患者其实并没有什么医学常识,只是凭感觉买药或者看说明书,这种做法很不可取。
有些特定的病人在使用某些药物的时候,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后果,所以在买药之前,最好是先咨询适合自己病情的医生,并得到医生明确的处方,这样买药才比较安全。
2. 不要相信药房医生的建议
药店里的医生本质上并不是医生,有的甚至连助理医师资格都没有,而且药店本身就是盈利场所,都有自己的营销目标。
有些医生会给病人推荐保健品,或者给你推荐某些特定的药物,这是因为他们会因此得到回扣。所以当你去药店买药的时候,不要相信他们说的话,选择你需要的药就行。
3. 不要轻易购买替代药物
有时候你去药店买药,需要的药品已经断货,这时候药店的医生可能会推荐类似的药品,看似两种药品的性质可能差不多,但药品的具体性质还是有差别的,存在一定的未知风险。
因此,当你需要的药品无法买到时,尽量不要购买类似的替代药品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隐患。
4. 提高警惕,不要购买假药
虽然假药少见,但我们也要防止自己买到假药。所以自己买药的时候,一定要去正规药店,同时买药的时候一定要开具发票,吃药的时候要保留药盒。养成这样的习惯,以后遇到麻烦,这也可以作为投诉的证据。
你能区分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吗?
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,听说过处方药和非处方药,在药盒上也能看到清晰的标识。处方药标有“R”,非处方药标有“OTC”。这两类药品在购买和使用时有明显的区别。
处方药:购买此类药品时,需要有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的处方,服用时必须遵照医生的指示。与非处方药相比,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和毒性。
非处方药:指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。患者也可以根据临床症状自行服用,但必须保证药品安全。非处方药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。
从药性来看,处方药是用于治疗一些相对严重的疾病,比如治疗乙肝的药物、治疗癌症的药物等,剂量较大、药性明确,而且可能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。
非处方药用于治疗常见疾病,如感冒、发烧、咽喉痛等,其毒副作用较处方药要小,且B类非处方药相对A类药品更安全。
有些小药店可能卖的药品大部分都是非处方药,另外电视上播放的药品广告也是非处方药。
买药凭感觉,谨防被导购“忽悠”
药品生产厂家、运输成本等因素,会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品价格相差很大,同一种阿莫西林,有的要七八元一盒,有的要几十元一盒。在疗效方面,医生也明确表示,两者并无明显差异。
但是当你去药店买药的时候,那里的导购员会尽其所能地向你推荐相对昂贵的药品,因为这样他们才能赚取利润。
导购员的这种欺骗手段,实际上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。消费者有权了解药店药品的具体性能和价格。在了解到药品的不同性能和价格后,消费者有权进行选择和比较。最后,消费者在决定是否购买时,还有权接受或拒绝交易。
因此,在药店买药时,最好清楚自己要买什么药,不要被导游忽悠。要知道,你去药店只是为了买药,而不是去看医生。只有确保清楚,你的权利才不会被侵犯。
参考:
[1] “处方药与非处方药:区分它们是关键!”新华社,2018年6月16日
[2]《到药店买药谨防被销售人员“骗”》家庭医学[J].2012.7
[3]《在药店买药的四个秘密》Dr. Liver[J]2011.6